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DB旗舰·(中国)有限公司官网|且向书间留晚照

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4:09    次浏览

大约七八年前,偶然读到复旦大学许道明教授的《插图本中国新文学史》。作者在前言里写到,大凡治新文学者,亦应如古文学,于众多原典史料的爬梳摸索,于时间厚厚灰尘的拂拭清理中,得出真知识。因此,该书最大特色便是配有新文学草创期诸多文学作品的原始书封图,使人读来兴味盎然。其实,新文学自开创以来,作家们就极为重视书封设计。这其中,尤以鲁迅为最。他的大部分作品封面设计均出自陶元庆之手。陶是当时颇受鲁迅看重的一位青年画家,其作品博采众长。他为鲁迅设计了《彷徨》《朝花夕拾》等作品的封面,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写意式书封设计。但是,陶的书装究竟好在哪里呢?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电脑构图时代的人们,自是无法甄别。好在,还是有书可查的。群山所著《采葑小集》便是这样一本谈论书装艺术的书。在书中,作者以自己收藏的两本不同时期的鲁迅《彷徨》封面为例,辨别赏析了陶元庆为鲁迅设计的书封价值所在。以不同时期出版的版本书封来探讨新文学作品,亦可当作新文学的史料研究。从这个意义上,《采葑小集》不是一本单纯谈论书装设计的专门书,还可以视作新文学的研究之作。书中所探讨的书封对象囊括了闻一多为徐志摩设计的《落叶》《巴黎的鳞爪》、叶灵凤设计的《幻洲》、廖冰为徐迟设计的《美文集》等各种新文学草创期重要作品的书封,其视野之宽、涉及面之广,均属一流。在谈到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时,群山点出了三路不同的书装做派:“一是比较注重封面的装饰作用而较少顾及作品的内容;二是较为注重对作品内容的反映和解释;另一路则是既强调装饰作用同时也注意对作品内容的反映。”在作者看来,只有做到内容与装饰两者兼顾的书封设计者,才能真正把书装当作一门艺术来提升。而优秀的书装,总会使爱书人怦然心动。《采葑小集》的书名出自《诗经》:“采葑采菲,无以下体。”作者借“葑”与“封”的谐音而为书名,闲雅有趣。而另外一层意思则蕴藉着作者对书装未来的期许:葑菲之采,是期待在书籍封设这一点上“愿君多采撷”,对后来者有所裨益。我和群山相识于5年前,那时的他在豆瓣上写购书日记,系豆瓣网红之一。他的阅读面之广,见识之深,常令我惊叹。《采葑小集》是他多年读书、藏书积累的成果,记录着他对当下书装艺术的真知灼见。群山自谦是一个文章作得不好的人。其实,通读此书的人都知道,他的文字古雅清新,语句绵密,时时带着一股书卷气。他虽不是习文学出身,但写起书来,文字里却有明清小品的韵味,殊为难得。(文/黄涌)